close

有一陣子我爹娘經常在週末和小舅去大坑一帶爬山,而「菜頭粿」(蘿蔔糕)是一個經常被提起的話題。原因無它,純粹是本家族「走到哪吃到哪」的基因無遠弗界,揮汗如雨爬山爬了半天,最後的結尾一定是附近小吃攤據桌大嚼,將剛剛失去的能量/肥油完全補回來,以免回去人家不認得我們變瘦的樣子。

 

那一陣子我們家對大坑各爬山地點的分類,可以從某週日我舅和我爹的對話一見端倪:

 

舅舅(開著車):啊今天是要爬菜頭粿還是玉米?

我爸:菜頭粿上次桃芝颱風路吹壞了,我看試試筍仔湯好了

 

我爸跟我舅都還只算姻親,到了我等於是兩個等強的基因雙重種在身上,造就了今日貪嘴的我--- 我也是千百個不願意啊 ~ ~ ~

 

總之呢,從那之後,家裡就常常出現我爹不知道從哪裡拎回來的蘿蔔糕,早餐時煎一煎,熱騰騰時外酥內軟、有濃濃的菜頭香,放涼了則較Q,兩者沾蒜蓉蔭油膏,各有風味。我吃蘿蔔糕的嘴也自然被養得很刁,鹽穌雞或炸粿攤賣的蘿蔔糕蘿蔔放太少,基本上我是不愛的。

 

那時的我沒想到會在國外自己動手做蘿蔔糕,也沒想到真的就會做了,這一切都要感謝 1. 發明在萊米粉的人,讓我們不用自己推磨磨米漿;2. 我可愛的婆婆,把所有要用的材料都替我準備好讓我帶來,還把她的獨門絕技寫成大字筆記無私地傳授給我(我婆婆正在上小學補校,筆記是她一筆一畫認真寫出來的,我每次看都感動得不得了,一股衝動想用紅筆打個大勾並寫上「甲上」)。

 

於是,某個下午我又打了電話回台灣把細節問個仔細後,就開始試了:

 

材料:白蘿蔔、水、在萊米粉300g、蝦米少許、油蔥酥少許、香菇(小)三四朵、鹽(味精)、玻璃紙一張(optional

必備廚具:電鍋或蒸籠

材料裡面最重要的是白蘿蔔、水和粉的比例:

原則上是在萊米粉300g1050g的水和白蘿蔔。白蘿蔔最少要有100g,但喜歡的人可以用非常非常多蘿蔔,只要相對把水減少,使蘿蔔和水相加維持在1050g左右即可。

 

做法:

1.      白蘿蔔刨絲,加水至總重達850g,移入湯鍋中用中火煮至軟

 

2.      300g在萊米粉兌200-250g冷水,努力攪拌均勻

3.      蝦米和香菇切細(蝦米可以乾切,有的會變成末,不過無所謂)

4.      白蘿蔔絲煮好後,將調好的2(在萊米粉水)一古腦兒倒入,加鹽(味精)調味,並投入蝦米、香菇、油蔥酥,攪拌均勻

 

#做法裡這一步最重要,材料攪拌後,在萊米粉遇熱應該呈乳白色的糊狀,這時必須將蘿蔔均勻地翻攪至糊中,蘿蔔糕蒸出來才能軟硬適中。另外加鹽調味也最好別省略,吃起來才會像外面賣的。

 

5.      電鍋內鍋鋪一層玻璃紙(避免沾黏),將4的糊倒入,放進電鍋蒸40分至1小時

 

6.      時間差不多時,拿筷子穿過蘿蔔糕測試。如果筷子拿出來還有乳白色的糊狀,就是還沒好;如果拿出來的沾黏物是半透明的,就表示好了---

 

你們看到的這塊已經被我戳得千瘡百孔啦,幸好在蒸的蘿蔔糕自己有修復的功能。

 

7.      拿到通風處放涼,涼了形狀會固定,就完成了!

 

沒有刨絲工具的可以跟小瑞一樣把蘿蔔切成小小丁,或者用果汁機加水下去打成泥,不過蘿蔔糕放涼後就蘿蔔就會和粉緊密結合,所以也還好。

※蝦米香菇油蔥酥是小瑞喜歡的。如果想把蘿蔔糕做成素的也可以不放。

 

後記:

我覺得這次做的還蠻接近我覺得優的標準的,夠香,質感也對。吃的時候照我們家的方法:切方丁煎得酥酥的,佐蒜味醬油(如圖),讚!不過這蘿蔔糕我回台灣就不做了--- 要留一手讓我婆婆在家族裡可以好好「花揮花揮」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ulin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