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一個月沒看到灣灣了,是不是有點想念呢?一歲多的小孩雖然還不真的會講話,可是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速度實在驚人,才一個月不見,又多了好多新花樣。雖然這裡面一步一步的過程我又錯過了,但回來看到了,還是高興又驚喜,就跟跟「豐收」的感覺一樣呢!

1.
     
變高沒變胖

彷彿感應到大家的擔心,灣灣的體重終於在12公斤的地方停下來,幾次到衛生所打疫苗,量體重都沒有再增加,反而開始抽高了。到九月初量的時候,灣灣已經達到同年齡嬰兒身高的97%(也就是說她比同年齡97%的兒童都高);到九月底的時候,八十幾公分的灣灣已經達到了同年齡嬰兒身高的100%!我開始有點擔心,灣灣這個部份像到小瑞了。想當年偶也素年年蟬聯全班長最高的寶座──不過到六年級就再也長不高啦

灣灣:我要一暝大一吋(決心)
  小瑞:拜託不要長那麼快啦


2.
      
認人功力大增

克服了「閉俗」的問題之後,灣灣認人的功力大增,還會做分類。家裡的人當然是分為「喜歡」的一類,包括爺爺、阿嬤、爸爸、媽媽、姑姑、外公、外婆等。我去四川一個月不見,小妮子常常看著家裡大小照片,有媽媽的就叫「馬麻」,再見面也完全不陌生,馬上就笑開了(嗚….好感動

灣灣:我喜歡媽媽


此外,還會叫隔壁炒飯店的老闆「阿伯」(台語),叫老闆娘「阿姨」,叫得人家心花朵朵開,把自己兒子在玩的麥當勞玩具拿了一大堆給灣灣──還好人家兒子已經讀小學,個性也大方,不然還得了!

在灣灣的分類裡,年輕一點的成年男是「叔叔」,只有隔壁的老闆才是「阿伯」和「阿姨」。年輕一點的成年女是「姊姊」,這種狗腿叫法是游泳池那邊的大人教的。

小孩子是灣灣最喜歡的族群,大部分的孩子也喜歡她,會主動想找她玩。只不過,大概要幼稚園中班以上,她才會叫人家「哥哥」或「姊姊」。

只要還蹣跚學步或坐在嬰兒車上,不論男女或年齡,全部都是「美眉」
。有時候在公園裡,看她指著一個毫無疑問的男娃,興奮地大叫「妹妹!」,真的讓人想找地洞鑽進去
糾正了好幾次都沒用。奇怪,她明明會說「弟弟」啊,不知道是什麼干擾了她的分類。

至於上了年紀的,男的通通叫「爺爺」,女的則是「婆」(台語)。

可能是常到游泳池和老人們互動,「樣本」看得比較多的關係,灣灣這一類的辨識比分辨「弟弟」和「妹妹」好得多,不論是圖片、或親眼見到,叫出「爺爺」或「婆」的準確率都接近
100%──也就是符合我們對這兩個字的定義。

不過,某天小灣拿了一張
100元的紙鈔,本意是想看看灣灣愛不愛錢,結果這傢伙居然指著上面的國父,大叫一聲:

「爺爺!」

仔細一看,唔
撇開這個人剛好是國父,從外在條件來說,留著鬍子又老老的,的確會是灣灣認定的「爺爺」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所謂的「連爺爺」、「郭爺爺」,不見得全都是大人編好給小孩說的,也得要他們的「糙老」獲得兒童的認同,才能說得真情流露啊

圖:幾十年來叫孫中山「爺爺」的,妳可能是第一人吧?!


3.
     
第二喜歡的名詞

考考大家:灣灣第一喜歡的名詞是什麼呢?

來,一二三一起說:





花~


至於第二喜歡的呢,經過長期的觀察,小瑞覺得是「魚」

當然,因為生長在幾乎純台語的環境中,灣灣會說的是台語的「魚」,被她念成了「咦呀」。這個「咦呀」,人家可不是亂亂講的喔,舉凡魚池裡的魚、水族箱裡的魚、甚至
Discovery播的殺人鯨影片,都可以引來灣灣好幾聲「咦呀」「咦呀」。

此外,在外婆家看到的魚銅雕

圖:


造型較抽象的魚
 

圖:


大人有時候也會疑惑的的魚畫

圖:


超市裡包裝好待售的吳郭魚

圖: 


灣灣只要看一眼就會「咦呀」「咦呀」地叫個不停,可見她真的很關心魚。

本來小瑞想讚賞灣灣對魚的辨識分類準確度真高,結果前天翻「天下雜誌」給她看,只要花花綠綠的圖片她都說是「咦呀」──想必「魚」這個字的過度類化又開始了… 

to be continue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ulin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